准备好银子 多款MPV新车来袭 新款埃尔法/威尔法领衔
尽管,MPV市场的销量表现很一般,但各大汽车厂家并不愿意放弃这一细分市场,不断推出各种新车,尤其是新能源MPV车型,占比...
近期,有关《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噪音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阶段)(征求意见稿)》已经开始征询有关方面意见。
哪些方面是“有关方面”是搞不清楚的,但是摩托车噪音污染确实应当重视。
只是摩托车是否被“妖魔化”了呢?
笔者始终认为有这种情况的存在,其中在噪音污染方面也是客观存在“妖魔化”的情况的;实际往往只有少数大排量摩托车存在排放噪音较大的情况,那么究竟有多少大排量摩托车则可以作为摩托车噪音排放限值标准制定的参考。也可以成为网友们对于摩托车态度的关键参考之一。
数据是这样的:2023年全年产销摩托车1941.63万辆和1899.07万辆2023年燃油动力摩托车产销1415.13万辆和1418.02万辆2023年大排量休闲娱乐摩托车产销51.18万辆和52.54万辆
以销量为参考,发动机排量大于250ml(毫升)的休闲娱乐摩托车销量只占总销量的3.7%。
也就是说96.3%的摩托车是排量在250ml以下的,实际以100ml~150ml的各类跨骑、踏板和弯梁摩托车为主。这些小排量摩托车的噪音其实很小,就算是在城市道路中,其综合噪音也往往不比燃油动力汽车的强度高。
所以有关摩托车的噪音污染应当如何控制的问题,解决思路似乎不应该是一味地全面提高标准;这些小排量摩托车用户不应该为那少数的大排量摩托车用户的驾驶习惯承担代价。
而且大排量摩托车的实际占有率大约为10%,其中大部分车主都是素质偏高的;因为这些车辆的价格高昂,消费人群多以中年人为主,年龄决定其骑行习惯普遍偏稳健。实际在大排量摩托车里只有一部分的仿赛(车型)用户偏年轻,而摩托车的噪音污染往往就来自这些用户。
摩托车噪音污染不难溯源。
既然不难溯源,那么正确的方法则应当是针对性的管控;即便要提升摩托车的噪音排放限值标准,对应具体车型也就好了。
生活中的噪音不主要来自摩托车
在《2023年中国噪音污染防治报告》里有一组很有趣的数据,这组数据是地级及以上城市各渠道部门合计受理的噪声投诉举报案件数量,共计约450.3万件,不同类型的投诉占比如下。社会生活噪音投诉举报,67.5%建筑施工噪音投诉举报,25.1%交通运输噪音投诉举报,4.3%工业噪音投诉举报,3.1%
就是这样了。
很显然,还是社会生活噪音的投诉举报占比最高,那么什么是社会生活噪音呢?其包括营业性场所噪声、公共活动场所噪声和其他常见噪声。常见的类型有门店的小喇叭、商场的音乐或者演出,以及最为常见也最恼人的广场舞或暴走团之流,它们才是社会生活噪音的主要部分,也是在噪音方面主要令人烦恼的源头。
而交通运输噪音实际只占4.3%,其中还不只是摩托车;各种重型卡车,夜间激烈行驶的汽车,不注意鸣笛习惯的汽车等等——摩托车占比才有多少?要知道摩托车保有量截止同期还不到1亿辆,在这1亿辆摩托车里只有几百万辆大排量摩托车。而汽车的保有量接近4亿辆,为何关注焦点都转向了摩托车呢?这并不是合理的结果。
摩托车只是极少数人的玩具,依然是上亿人的重要的交通工具;有些相关文章会描述”还有些摩托车会在人员较多的城市区域加大油门行驶。“笔者每每看到这样的描述都觉得相当荒唐,有些编辑才开几年汽车就不知道什么是”地气“了吧。
不是所有生活在城市里的人都能开汽车,小排量的摩托车加一把油门,声音短暂的强一些又怎么了?
耳朵受到了多大的刺激了?
在酒吧里听着上百分贝强度的音乐喝着酒的时候不嫌吵;在迪厅里听着那些噪音一般的金属乐还能像打了鸡血一样地像搔首弄姿,也不嫌吵;看着楼下放着令人作呕的音乐并且非常吵,同时跳广场舞跳到无比诡异的老年人,你也不嫌吵了——前者无非是用噪音掩盖那些不堪入耳,后者无非是明知道招惹不起。
到了摩托车这里就恨不得挫骨扬灰,然而无非是因为看热闹的人知道这些人惹得起。
还有一点点的包容之心吗?
对于摩托车的各种恶评实际反映出的是一种文化现象,值得深思。